http://935118860.sh0111.com/index.php?g=Webapp&m=Index&a=page&vkey=935118860

贞女桥

2018-10-23 01:21  来源:顺德城市网

简介:

       贞女桥俗称"老女桥", 位于龙江世埠,建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传说为贞女吴妙静捐建。800年来,人们一提起贞女桥,大多由衷赞叹这位女子的风范与贞德。而她,更是开了顺德此后绵绵不绝的捐资修路建桥的先河。贞女桥于1998年12月21日被列入顺德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贞女桥为青石构筑,原为五眼石梁桥,现残存一孔,有青石四条,每条长7.9米,宽0.63米,厚0.55米。桥上有“贞女遗芳”两柱一间冲天式小型石牌坊一座,表明是明嘉靖间督学张希举为吴妙静所立,牌坊题字为明工部尚书湛若水所书。

      《龙江乡志》记载:“桥长十一丈,阔一丈,桥石每块长二丈二尺,方二尺。贞女之先祖,原福建人,桥石皆来自福建。”


      按清咸丰《顺德县志》记载:“贞女妙静,宋高宗朝助教吴南金道遗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氏子,及婚,所许子由陆来渡龙江,溺死。贞女誓不再适,以嫁资为石桥五眼,用石长二丈二尺,于李溺死处,故后亦呼老女桥。自宁宗嘉定四年至八年乙亥乃成。

        现该桥仅有一孔,有青灰色大石四条,每长7.9米,宽0.63米,厚0.55米。规模与志载较吻合。似为原桥遗物。现桥面改为水坭钢筋结构,已非昔日面目。现仅存桥石四块,桥头“贞女遗芳”牌坊一座,供人凭吊。

        19981221日公布为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7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解读历史:

  寻迹:古老遗迹历经沧桑洗礼

  目前,贞女桥桥面上仍躺着几条巨大且形状不一的条石,桥的一头矗立着高高的贞女牌坊,上面的匾额刻有“贞女遗芳”四个大字。牌坊两旁的石柱被几根枯藤紧紧地缠绕着,石柱上有岭南硕学大儒湛若水的题词,但历经岁月的洗礼后已模糊难辨。

  据专业人士研究,贞女桥下的水系是龙江支流,距贞女不远的河道还曾经发现过一条宋代的沉船,可见在宋代这里已经是人们出入的重要航道。但曾经的沧海今天已淤积为良田,昔日宽敞的河流如今也变成了浅浅的水沟,800年的沧桑洗礼,如今已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渊源:贞女桥背后的一段凄美传说

  贞女桥原名为老女桥,传说这桥是宋代女子吴妙静所建。故事始于该女子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于是她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未婚先寡的吴妙静,在深闺中独自度过花样年华。而后,为了改善龙江的交通条件,为了以后溺水的悲剧不再重演,或者是对丈夫寄托满腔的哀思和怀念吧,妙静变卖了早年待嫁的丰厚妆奁,罄其所有积蓄,在丈夫溺亡的地方建了一座石桥。而因为桥建好后,妙静已届耄耋之年了,所以时人称该桥为“老女桥”。

  延伸:宋代岭南女性或独立自主

  顺德历史研究者发现,关于贞女桥以及吴妙静捐赠财产的内容在很多历史文献里都有描述。无独有偶,文献记载新会一个关于黄道姑的故事与吴妙静施田寺庙的个案差不多。文献中描述黄道姑也有良田万顷,施舍的范围比吴妙静还要大。研究人员认为,宋代女性向寺庙大量施舍,在珠三角地区颇为流行。吴妙静等的一系列现象让人想到:到底宋代女性是怎么样的呢?

  有学者研究表明,宋代嫁女比娶妇花费更大,有些宋代官员感叹办嫁妆花费不起,以至于有的姑娘不能结婚。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现象暗示了宋代珠三角地区的女性并不完全是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并享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和处分权。

贞女桥

乾隆《光孝寺志》对吴妙静的记载


贞女桥

《顺德龙江乡志·人物》记载的吴妙静。


  【文献记载】

  对建桥者和建造过程的详细描述

  呜呼!此乡俗呼为老女坟,而督学蔡可泉公题曰“宋贞女吴氏之墓”者也。贞女名妙静,宋高宗朝进士、国子助教南金道遗之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子。昏期已及,所许子由陆来亲迎,渡龙江而舟溺死。贞女誓难受人终其身,以家资为大石桥五眼,眼用潮石,长二丈二尺,于李溺死处,故后人亦呼为老女桥。自宁宗嘉定四年以及八年乙亥乃成。理宗嘉熙二年戊戌,刻石记于国明寺。后人于桥东西各置男女庙,如牛郎织女之相望然。今废。复以田十三顷舍入光孝寺,以沙富村地一所为庄,贮所入,取叔南老之次子、理宗朝进士、户部员外郎邦杰后其父,年八十余而终,乡人谥曰室隐。儒士张世美两具闻于官,官为立坊,复修其墓。间以其裔孙吴允宜来请墓表。

  ——岭南硕学大儒湛若水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所作的《宋贞女吴氏墓表》对吴妙静捐献家资的记载

  妙静生于宋嘉熙三年,龙江吴道遗女也。绍定初,许嫁新会李氏子,亲迎之夕,李覆舟死。妙静誓不再适,捐家赀于李溺死处,造大石桥五所,题曰:贞女桥。所有奁田舍入光孝寺,资夫冥福,寿七十八卒。葬于龙山。明学使蔡梦说题曰:宋正女吴氏之墓。湛甘泉为文表之。今光孝寺祭扫不绝。

  ——乾隆《光孝寺志》

  夫在家出家,本非二法,贪爱即断,缘累自无。非见之卓而守定者,不能也。吴氏女妙静者,舍诸饰好,离众恶,示有眷,乐解脱,示有贤,则财而乐布施。乃磬已奁,示田宅增益,供养大众。既以静佛名其庄,俾余下一转语。余谓之曰:万境皆空,一真常在。良田美宅,物之适然者,舍之可也。寸田尺宅,心本然者,舍之可乎?何则心之谓田,本自丰足;心之谓宅,本自明静。妙静而知乎此。勤修梵行,乐持尸罗,以勇猛精进而辟此田;以深信坚固而守此宅。已所分有,无得而有。虽然,此特为始学者言之地,妙静而进乎此。以空遣法,虽觅心了不可得。所谓本心之宅,特强名之耳。



贞女桥背后的坚贞故事:

         

      忠心节义无双士,古往今来第一人。

       以上是明代嘉靖年间岭南学者,南京礼部兼吏部尚书湛若水(字甘泉)为新建成旌表吴妙静的牌坊所撰写的对联。

        吴妙静,女,龙江人。祖父吴详,父吴南金都是南宋朝廷的官员。

        妙静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少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许配给新会县一位李姓的望族公仔。大婚之日,李公子揩同亲属前来龙江迎亲。宋代的龙江,因河网交错,进出时必须经过一条水流湍急的“白鹤滩”。李公子不谙水性,渡滩时不幸船翻溺水身亡。按当时婚俗,女方接受男家茶礼后,就算为未过门的妻子了。妙静决定遵循旧礼,终生不嫁。

       吴妙静在深闺中独自度过花季的年华。为了改善龙江的交通条件,为了以后溺水的悲剧不再重演,或者又是对李公子寄托满胸的哀思和怀念吧,妙静变卖了早年待嫁的丰厚妆奁,罄其所有积蓄,决定在李公子溺亡的地方建一座石桥。据《龙江乡志》载:“桥长十一丈,宽一丈”。工程在南宋嘉定四年(1212年)开始,至八年竣工,历4年时间。桥建好后,人们称该桥为“老女桥”,因为妙静当时已届耄耋之年。

       到了妙静离世300多年后的明代嘉靖年间,乡中有名儒张世美者,深感妙静的节义,于是上书广东学政张希举,报朝廷批准,在原石桥上建造了一个表旌吴妙静的石牌坊,张希举在牌坊上亲笔书题“贞女遗芳”4个大字。湛若水还为坊表题写了对联,经历了700多年沦桑后的今天,尽管石桥大部分已经破妃。但坊表尚能较好地保留下来。

       今天,当我们站在石桥上,看到那石条上深深的坑槽时,不能不使人想到当年那车水龙马的交通繁忙景象,更会使人想到石桥当年为龙江的开发及经济繁荣所肩负过的历史作用。

        “贞女桥”在历史上是功不可抹的,吴妙静是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的,她建桥的义举又是值得我们子孙后代所颂扬的。




阅读原文9090人阅读

发表取消

VR全景
VR全景服务商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