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935118860.sh0111.com/index.php?g=Webapp&m=Index&a=page&vkey=935118860

龙江现存建筑文物和自然风光

2018-11-26 16:08

      贞女桥(世埠)又名“老女桥”,。宋嘉定四年至八年(1211—1215)贞女吴妙静捐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广东督学张希举于贞女桥上建“贞女遗芳”牌坊。原为五孔石梁桥,现存一个桥孔、三段桥面和部分引桥。桥墩由红砂岩石砌筑。桥面杂有青石、咸水石、麻石等石料。牌坊坐东向西,鸭屎石质,额枋阳刻“贞女遗芳”行隶大字。石柱上有明代学者湛甘泉题字,柱头雕有云纹。是顺德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五孔石梁桥,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察院陈公祠(新华西)清代中期,华西陈姓族人为祀奉先人陈珷而建。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三间两进,存两侧青云巷。总面阔26.2米,中路面阔12.8米,进深31米。头门为木石牌坊,进深两间十架8.6米。七踩斗栱托庑殿顶,后连头门硬山顶。明间瓦顶高,次间瓦顶稍低,形成两级跌落式瓦顶。石前檐柱,石角柱,石金柱。后堂进深三间十三架11.4米,石前檐柱,木金柱。以柁橔、驼峰、斗栱承托全祠的梁架及檩条。察院陈公祠总体布局基本完整,瓦脊灰塑绚丽多彩,有鲜明岭南艺术风格。头门形制独特。内有“送广东陈君德童出巡云南序”等明成化及清同治年碑刻,是研究陈珷及顺德祠堂文化的宝贵材料。



    张氏九世祠(坦西)建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三进42米。人字封火山墙,硬山顶,人物、花鸟、瑞兽灰塑屋脊,蓝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进深两间九架7.2米,前设三步廊。四根石檐柱,两根石角柱。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10.8米。前四架轩廊,后廊三步。后堂进深三间十三架10.3米,前后三步廊。以柁橔、驼峰、斗栱承托祠堂的梁架和檩条。祠堂前有翼墙一对,墙楣上置“杏鸟齐鸣”、“松鹤延年”等多幅砖雕,雕刻较精细,构图丰满。祠堂总体布局完整,规模较大,砖雕、木雕、石雕均精美,结构属于典型的岭南晚清建筑风格,是研究顺德宗族文化、祠堂建筑艺术的资料,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寿如祖宅(旺岗)建于中华民国初年,坐北向南,是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青砖大屋。总面阔17.5米,总进深13.5米,高三层约11.5米。硬山顶,高大镬耳山墙,龙船脊,灰碌筒瓦,青砖墙,麻石脚。墙楣花鸟石灰塑精美且保存完整,砖雕“门官土地福德正神”和“天官赐福”神龛雕刻工整细致。街门回字门,麻石门框。砖雕“锦绣富贵”墀头精美,墙楣有人物、山水、博古壁画,梁栋生画。正屋木檩承托木楼板,屋内设有趟栊木门、坚固的铁门及木楼梯。建筑高大有气势,是较典型的岭南民居,也是闻名海外的“利工民”线衫创始人之一冯寿如的祖宅,有一定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江新闸(龙江)兴建于中华民国初年。闸南北走向,跨越东海水道,四闸墩三航道一拉槽,旁有埠头。全闸长约22米,墩宽约13米,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闸墩由花岗岩构筑,中间桥墩的两端均置三角形、圆形分水尖。墩上阴刻“水则”字样。中间桥身呈拱形,开两个小拱以分流河水。新闸采用了俗称“红毛泥”的水泥、人力卷扬机、工字铁等,安全系数较大。是当时南顺桑园围中航道较宽,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水闸,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漱玉泉(沙富)俗称“长流水”。始建于明代,明代万历年间马福安重修,20世纪20年代再次重修。由五个池(井)组合而成。三个方池、一个半月形蓄水池呈直线排列,旁为一个六边形水井,总长12米,宽8.2米。井栏、池壁、地板均由白麻石构成。水源从凤凰山上来,依次流入三个方池,再经龙头状出水口流入半月池,再流入河涌。水流淙淙,从不间断,故称“长流水”。 水井边麻石阴刻“中涵玉醴”。漱玉泉总体建筑型制和规模基本保存完整,是顺德仅存的四池组合式井泉,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光明碾米厂办公楼旧址(龙江)建于民国初期,现仅存碾米厂的办公室。坐西南向东北。总宽10.6米,深16米。主体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青砖石脚等元素,大门设计为拱门,由四根爱奥尼柱支撑,柱子和建筑正面墙上批石米,具有相当明显的民国建筑特色。门前有平顶的走廊。大光明碾米厂办公楼旧址是顺德较早、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厂和机械化工厂,现存的建筑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碾米厂的面貌,具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氏大宗祠(龙山)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同治四年(1865)、光绪年间均重修,存清代早、中期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三进45.4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花鸟屋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后堂前设四架轩廊,后九檩搁墙。步梁、架梁、前后额枋、柁橔上均通雕精美繁复的人物花鸟花纹,刻工精美繁缛,为顺德少见。祠内鸭屎石柱,风格简朴。头门墙楣存“教子朝天图”、“群仙会”等多幅壁画,色彩鲜艳。该祠是顺德明清祠堂的典型代表之一。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克勤堂民居群西面屋(仙塘)晚清建筑。坐东南向西北,面阔10米,进深11米。为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墙上开红砂岩猫儿窗。正屋为高大红砂岩石门框。克勤堂是清代仙塘村一赖姓人创立的商业品牌,经营山货、丝织品等。后赖姓在仙塘广盖豪宅多间,村人亦称为“克勤堂”。克勤堂建筑群体是有关顺德晚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个实物,具有一定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里民居群33号民居(龙江)清代建筑风格,三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3米,总进深11.2米。正屋坐西北向东南,灰塑龙舟脊,高大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猫耳窗,红砂岩窗框。街门向西南。麻石阶上街门,麻石门框、门槛、门额。存趟栊门。花卉砖雕墀头保存完好,图案精致繁缛,功力深厚。该民居气势恢宏,是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2006年10月25日,石龙里民居群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麻祖岗(左滩)实名“麻洲岗”,2008年发现了殷商时期文化层,在遗址表面采集了一批商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是顺德目前所见唯一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填补了顺德早期历史的空白。



    左滩见龙桥(左滩)明末清初建,嘉庆十九年(1814年)、民国八年(1919)、2001年重修。单孔石拱桥,长11.7米、宽3.6米,桥两边分别为17、18级麻石石阶,桥身主要由红砂岩构筑,重栏板阳刻“见龙桥”行书大字,阴刻“嘉庆十九年重修”和“诒光堂重修”字样。



      蚕姑庙、都天府(苏溪)都天府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蚕姑庙建于光绪二十(1894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两庙共用一墙及屋顶,左为都天府,右为蚕姑庙。石门额阳刻“蚕姑庙”、“都天府”大字,门框有“道光庚戌”年款。墙楣存“瑶池宴乐”等多幅壁画,有“民国十一年”、“老稺溪”落款。



    龙江小丹丘摩崖石刻位于天湖森林公园。“小丹丘”三字距地面约3米,行书,每个字大小约0.9平方米,无款。阴刻在一块大岩石上。岩石土黄色,在夕阳光辉下呈金红色,灿如丹霞,故称“小丹丘”。顺德存有的摩崖石刻极少,小丹丘即为其一。《龙山乡志》记载,元宋时期,天湖山下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浅海湾,“小丹丘”就是当时货物装卸,停船泊舟、台风避险的重要码头,又称“柏岭雄关”。清代乾隆庚子科副贡、海南琼州府教授张臣回乡探亲时,发怀古之幽思,写下“小丹丘”三字刻在卧木岗上,意为这里是桃园,神仙居住的地方。



    桑园围又名樵桑联围,是珠三角著名堤围,清代被称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始筑于宋徽宗年间,元、明、清、民国期间陆续筑建,1925年增建龙江新闸、狮颔口、歌滘等水闸,由开口围发展成闭口围。建国后继续加建、改建。现樵桑联围全长68.85公里,其中顺德部分长24.7公里,护卫顺德区龙江镇等村居,以及勒流街道的勒北村,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基围设有槎涌水闸、东海大闸、集北水闸、龙江新闸、三道闸、二道闸、头道闸等水闸,以及三江船厂渡口、勒北渡口、防洪纪念公园等。该堤围能反映珠三角水利及农业历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1971年1月1日,当时顺德县革委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用电量日益增加的需要,为了化水害为水利,决定兴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集中全县人民的力量,用了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微水头发电站,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为了解决来往船只的通航,在滩口右侧建造了通航能力为500吨的船闸一座;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已成为珠江航道上一幅美丽的人文景点。



    狮颔口位于龙江镇南坑一埠水闸附近,是南中国海岸线变迁的地理标志



    里海观音堂位于龙江镇南坑村委大楼以南。原名狮岗古庙,始建于明代,1999年重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吸引数以万计的善信前来。



    仁园位于世埠社区永宁里,是旅港乡亲、堪舆大师蔡伯励先生收购周边明、清古民宅重修而成,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浓郁岭南特色建筑风格的私人园林。园内悬挂着石雕、木雕、竹雕共20多副楹联,珍藏着启功、于佑任、何竹平、陈荆鸿等名家的墨宝真迹。200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李小龙传奇》、2009年顺德第一部原创电视剧《家天下》、佛山地区第一部院线电影《顺德人家》、TVB2017年新春贺年栏目《新春开运王》均在此取景。



    天湖森林公园位于丰华南路的天湖森林公园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一个以全民健身为主体,具有健身、运动、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等综合性功能的大型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紫云阁见名于汉晋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与大良宝林寺齐名并称顺德两大瑰宝。唐开元年间,龙江建成弘扬佛教的国明寺。其间,有人在紫云阁的岩洞中供奉观音大士,称“普陀岩”,紫云阁因而也称为观音阁。紫云阁是龙江开埠以来最早的宗教弘扬场所,从明代开始,每逢农历正月廿六日,四乡涌动,香客接踵而至,漫山人头踊踊,人流络绎不断,参观者逾十万人次。



    龙山观音阁又名金紫峰观音阁。始建于明初,明代中叶始祀观音大士,因高之势为殿,前后二重,后殿中为大士岩,左为三元宫,右为天妃庙,旁有医灵庙,地藏庙,前殿有文昌、北帝、关帝、金花夫人庙。文昌宫侧为奎星阁、阁下祀金甲神,其左福德祠,祠外有白莲台,送生司马和书艺亭和前人碑志、石刻对联等。曾几经圯毁,又多次重修。1993年在港澳同胞和善信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重修、重建,至今保存完好。每年农历正月廿六日为观音开库日。观音信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关帝庙(旺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嘉庆、光绪及民国时多次重修或扩建。目前是晚清建筑风格的岭南庙宇建筑。正殿明间供奉关帝,次间供奉自梳女。该庙是顺德保存较好的清代庙宇建筑,有一定价值。



    大陈涌桥(陈涌).始建年代不详,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桥拱间用水泥构筑三个拱形小孔,有效分流河水,减少对桥的冲击力。桥梁规模较大,是顺德较少有的五孔拱桥。



    谭思成堂水埠(东头).清代建筑。靠近埠级的台基上嵌有“谭思成堂水埠”石匾。平台上置土地福德正神神龛。水埠为谭思成堂在清代兴建,反映清代及近现代顺德水乡居民生活、生产活动和岭南宗族活动的重要实物,有一定价值。



    刘士奇墓(左滩).墓葬坐西向东,现存墓葬一座,墓为石棺形。墓前石人、石马、石狗等翁仲共8个,墓葬和石像均为砂岩。刘士奇,龙江人。明正德丁丑(1517)进士,官至山东右布政。一生以清正著称,祀乡贤。该墓葬是顺德少有的明代墓葬,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坦东邓氏家庙.清代建筑,民国22年(1933)、2007年重修。墙上灰塑有“民国癸酉”字样。坐西南向东北。原广三路,现存中路及右路建筑。该家庙是较典型的清代岭南宗祠建筑,有一定价值。




    悦源叶公祠(龙江).为祀奉七世祖而建,始建年代不详,乾隆五十八年(1793)、同治四年(1865)、光绪元年(1875)几度重修,现存清后期建筑风格。祠堂内存同治、光绪碑各一,记录祠堂修建历史及祠前尝铺的情况。祠堂是考察清代顺德宗族发展的实物。



     世埠刘氏宗祠.清后期风格,坐东向西;存中路及左路建筑。祠堂规模不大,形制也较简单,是顺德常见的宗祠建筑。



    29.仙塘赖氏大宗祠。同治五年(1866)建,1996年重修。博古梁架,穿插花瓶、仙桃等图案,相当精致。祠堂具较明显的清代后期建筑风格,具有一定价值。



    温氏家庙(龙山).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光绪年间、2008年再度重修。现存清代后期建筑风格。祠堂形制较简单,装饰较朴素,但建筑规模保存较完整,仍能反映顺德清代祠堂建筑的面貌。



     陈涌陈氏宗祠.清代建筑风格。驼峰雕刻细致。封檐板雕刻较精致。门枕石上浮雕有鹿、鹊、鹤、狮、竹等纹饰。祠堂总体结构和建筑规模基本保存完整,能反映顺德清代祠堂的建筑面貌。2006年10月25日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勉夫周公祠(苏溪).清乾隆年间(1736—1795),周氏为纪念第四房十九世先祖而建,2008年重修。梁架、雀替、柁橔等处雕有喜鹊、麒麟、葡萄、人物等图案,细碎精致。鳌鱼及隔架科石雕雕工精细。祠堂是反映顺德清代祠堂建筑形制及工艺的实物。



    南坑谭氏大宗祠.现存清代建筑风格。祠堂梁架、柁橔雕刻花果、花篮、鳌鱼、麒麟、人物及花卉纹饰。祠堂形制较简单,但仍能反映顺德宗祠建筑的发展面貌。



    忍斋谭公祠(南坑).存明、清建筑风格。该祠能反映顺德祠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富津桥(沙富).清代建筑。是顺德规模较大的石梁桥,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



    新华西李氏宗祠.明隆庆二年(1568)修建,历有重修,存清代建筑风格。砖雕墀头、隔架科、梁架、驼峰、托脚上雕刻相当精美的人物、瑞兽及花草图案。凤形雀替,木插栱雕成狮子状。祠堂是反映顺德宗族及社会发展历程的实物。



    旺岗黄氏大宗祠.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头门封檐板呈打开的书卷状,上雕桃、兰、梅图案,以及“十里红楼万里程”等诗句,有庚午年款。柁橔、鸭屎石隔架科雕刻精细的戏剧场景、瑞兽图案。该祠研究顺德祠堂建筑发展历程的实物。



    小陈涌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花岗岩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桥拱间用水泥构筑一个拱形小孔,以分流河水。桥梁顺德规模较大,是较少有的五孔拱桥。

261人阅读

发表取消

VR全景
VR全景服务商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