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935118860.sh0111.com/index.php?g=Webapp&m=Index&a=page&vkey=935118860

民俗礼仪

2018-11-16 16:28  来源:《龙江千年回眸》

婚 嫁

古 代 的 婚 姻 结 合 , 是 听 由 “ 父 母 之

命”和“ 媒妁之言”的,而且又是遵循古 “  六礼”进行。不同的是,由于贫富的区

别,其排场及繁缛的礼节就因人而异了。

家中有女到了及笄(满15岁)之年,

父母就要为女儿出“ 年生”了。年生的内 容主要是写上女子的出生年月日,如:坤

造某岁某月某日某时。男子年生一样,只 是将“ 坤”字改写为“ 乾”字。

媒人撮合后,就把男女双方的生辰交 算命先生测算,如双方的“ 八字”没有冲 撞,男家便可派人具柬贴送到女家,进行 “ 问名”之礼。

女方复以年生,男家接受后,跟着就 进行“ 纳吉”之礼。所谓纳吉,就是双方 成 立 婚 姻 之 约 , 继 而 选 择 吉 日 , 行 “ 纳 征”之礼。

纳征者就是男家向女家送去像征性的 订婚 礼 物 , 也 叫 “ 落 文 定 ” 。 因 礼 物 之 中 必 备 有 槟 榔 , 故 龙 江 人 俗 称 为 “ 食 槟 榔 ” 。

下一步是进行“ 大聘”之礼,即男家 向女家送去所承诺的礼金、礼饼、首饰、 衣物等礼品。

大聘之后,男家择定大婚之期,通知 女家叫“ 送日”,又叫“ 请期”,女家接 纳后双方就要准备“ 迎娶”的工作了。

迎娶也叫“ 行大礼”。男家要做好安 床、祭祖、点灯、贴床柬等仪式。女家则 要购备随嫁礼品(嫁妆),在行大礼前一 天送到男家。

迎 亲 之 日 , 富 有 人 家 以 仪 仗 、 八 音 班、大红花轿迎娶新娘。新娘则穿戴凤冠 霞佩,大红礼服乘轿随新郎而返。“ 新妇 入门,必选老妇之有夫及子女者迎之,名 花婆,又选两少女陪之,名伴娘”《龙山 乡志》。

新娘进入男家之后,在新房稍事休息 即 进 行 拜 祖 谒 亲 之 礼 , 由 大 妗 姐 导 引 出 堂,先拜天地、祖先,再向翁姑长辈一一 跪叩敬茶,曰“ 拜堂”。

当晚,男家举行喜筵,宴请亲友,新 娘则由大妗姐导引,一一向席间所有宾客

敬茶敬酒。期间又有“ 嬉妇之法,于稠众 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 为 鄙 渎 , 不 可 思 议 然 必 使 其 婿 共 嬉 之”《清咸丰·顺德县志》。就是有年青 朋辈不接受新娘敬茶,以难题戏谑新郎、 新娘而逗乐者,俗称“ 玩新抱”。

新娘三朝“ 回门”,早上乘轿出发, 新郎携带礼品(必须要有烧猪,如果新郎 不备烧猪,人们会视新娘婚前不贞),并 由众多的男友陪同返到女家拜谒岳父母。 是 晚 , 女 家 遍 请 亲 友 , 设 宴 待 客 , 这 叫 “ 请女婿”,席间,新郎由人带引,向新 娘的长辈和亲属敬酒。

 

 

丧 葬

古代丧葬,礼节颇为繁复。

 

病者弥留之际,家人将其移出厅中, 脸向祖先神位,家人齐集厅内“ 送终”。 病人去世后,即将遗体掉头摆放,向亲友 报丧,合家举丧,妻妾子女穿白色素服, 不穿鞋袜,席地而坐守灵,以示孝道。

殓前,由孝子“ 长子嫡孙”携缽到河 边投钱汲水,俗曰买水,回家后由杵作浴 尸后入殓。

出 殡 时 , 至 亲 者 披 麻 带 孝 , 紧 跟 灵 柩,其他亲属随后,沿途撒放瘗钱。女性 一般送至村口止步,男性送至墓地。

下葬后,有七七之祭,从死者亡故之 日算起,七日为一祭,凡七七四十九天。

“ 窃为人生四十九而魂全,其死四十九日 而 魄 散 , 始 死 之 日 , 冀 其 一 阳 来 复 也 ”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富户者还请来 僧尼道士,开坛作法,日夜诵经超度死者

亡 灵 。 此 后 百 日 之 内 , 所 设 灵 位 香 火 不

断 , 百 日 届 满 , 又 一 大 祭 , 名 曰 “ 做 百 日”,事毕,撤去灵位,升上神台,丧礼

方告结束。“ 殓毕出葬,有七七之祭

用 僧 尼 诵 往 生 经 , 资 冥 福 , 又 有 百 日 之 祭,既祭,乃祔于庙”《清咸丰·龙山乡 志 》 。 还 有 一 例 , 嫡 系 子 孙 者 因 有 孝 在 身,三年内不能谈论婚嫁。

哭丧歌

古代,龙江的妇女遇上丧事,在拜祭 亲人时必须啼哭,这是一种礼仪,叫“ 哭 丧”。但哭丧不同一般啼哭,她们常常啼 哭 成 歌 , 一 段 段 , 一 套 套 , 哭 得 悲 悲 切 切,滔滔不绝,如高山、如流水,边唱边 流泪,不流泪也悲唱。如果是媳妇哭姑翁 的,一般有“ 报丧上路”,“ 寻城慰灵” 等 , 如 果 是 女 儿 哭 母 , 多 哭 “ 十 月 怀 胎”。其内容大都是在世者追悔自己对死 者 生 前 不 孝 , 追 忆 死 者 生 前 的 艰 辛 和 德 行,既宽慰死者,也慰人生,句句感人肺 腑,催人泪下。

这些悲歌,今天较难找到统一的文字 记载,看来是封建年代世代传承,大都是 母传女,或是妇女与妇女之间互传的口头 文学。

这种悲啼的哭丧歌在解放后逐渐很少 听到,到了今天,却已真正成为“  绝唱”了。

 

 

祝 寿

祝 寿 俗 称 做 生 日 。 凡 60岁 以 上 , 逢 10称大寿,操办显得隆重。事前半月,主 家已开始筹办,先将柬帖分送亲朋,亲朋 接得请帖后,准备寿礼,届时上门庆贺。

是日,寿星端坐堂中,接受儿孙辈叩 拜,儿媳孙媳献茶,接着亲友敬贺。

过去,一些望族60岁以上男子称“ 父 老”,做寿时可以借用祠堂宴请宾客,以


示隆重。“ 乡族人有联寿之典,乡大者联 一乡举行之,族大者联一族举行之,馀者 皆为寿翁。宴饮之日,戚友皆来至贺,年 最 高 者 居 首 席 , 其 余 各 以 齿 序 。 张 灯 结 彩,鼓乐歌舞,诚升平之盛事。”(《清 咸丰·顺德县志》)

祝寿这习俗至今在龙江尚有流行,但 一般改为在酒楼宴客,客人以礼金庆贺, 席间敬酒,共同祝愿生日者健康长寿。

 

 

满 月

小孩出生满月,主家宴请亲友,分派 红 鸡 蛋 及 姜 醋 , 这 种 习 俗 至 今 于 也 颇 为 流行。

届 日 , 新 生 儿 行 “ 洗 剃 礼 ” , 剃 胎 发、穿新衣、戴新帽,由祖母抱着谒祖、 拜祭神坛社庙,事毕,接受亲友致贺,是 日举宴招待亲友。

 

 

入学礼

过 去 龙 江 人 其 子 女 入 学 都 风 行 一 种 “ 入学礼”。

民 国 以 前 的 书 塾 、 社 学 之 内 都 设 有 “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神位”。小孩入 学 , 先 选 好 吉 日 , 由 父 母 携 同 , 带 上 烧 肉、红鸡蛋、糕点等祭品以及书纸笔墨一 早来到学校。先在孔子神位前燃点香烛, 陈列祭品,由家长带同小孩叩拜孔夫子。 之后,由家长送先生红包,请先生为学生 开笔,起一个读书的名字,小孩就算正式 入学。

 

 

登 科

在 封 建 社 会 , 读 书 人 最 终 目 的 是 登

科。所谓“ 治国,平天下”也只能通过登 科去实现。登科的学子,不但是个人的殊 荣,也是乡族的殊荣。所以,凡是有学子 登科荣归,必然隆重庆贺。费用都由公尝 及亲友赞助。“ 乡族最重科举,凡入泮登 科者旋乡之日,族中耆老,以彩仗鼓乐迎 接 , 妇 孺 皆 空 巷 往 观 , 足 征 稽 古 之 荣 , 亦 属 鼓 舞 人 才 之 意 ” 。 ( 《 清 咸 丰 · 顺 德县志》)

 

 

结契家

结契家即龙江人俗称“ 上契”,是伦 理关系的“ 六亲”之一。契父称谊父,契 母称谊母,上契者称谊男、谊女。亲谊关 系比亲生父母仅次一等。上契的原因大体 有如下多种:

(一)已生育过婴儿,但因病夭折,再 生育小孩后,做个仪式,契给别人,希望 儿子能平安长大。

(二)有数代单传者,得儿子后就将小 孩契给别人,希望籍别人福荫,使自己儿 子平安长大。

(三)也有为了加重朋友情谊,将子女 上契为契家。

结契家这种风俗,本是中华民族传统 习惯,是由中原流传入龙江的。

 

 

贺喜、贺词

喜 事 有 两 类 , 除 了 本 节 介 绍 过 的 婚 嫁、生日、满月、入学以外,尚有入宅、 开张、高中、荣升之喜,称为好事之喜; 而病愈、出狱、申雪等就称为歉事之喜。

凡 遇 亲 朋 戚 友 有 喜 事 , 要 视 事 主 态 度,如收到主家请帖,就必定要筹办礼品 登 门 道 贺 ( 龙 江 古 有 不 请 不 贺 的 传 统 礼

俗)。

中 国 古 老 文 化 有 很 多 礼 貌 的 祝 贺 用 词,过去龙江社交活动中,曾一度广泛流 行。在各种喜庆事中,最普遍的道贺方式 是“ 贺仪”(利是),婚嫁及各种喜事都 适用。通常在贺仪之上写上贺词,以示真挚:

新婚之喜——是对主家婚嫁均合的贺词。 燕尔之喜——是对婚嫁男家用的。 出阁之喜、于归之喜、花仪、妆仪、

奁敬等仅是对婚嫁女家所用。

续弦之喜、鸾交续庆——是对再娶用的。 弄璋之喜——用于贺人生子。 弄瓦之喜、玉胜之喜——用于贺人生女。 弥敬、弥仪——贺人生子、生女均适用。 新居之喜——是贺人入宅用的。 新张志庆——是贺人新张开业贺词。 攀柱之喜、荣登之喜——是贺人高中

用的。

荣升之喜——是升官贺语。

男父主婚,就贺其父。用以“ 某某先 生新翁暨令郎某某仁兄新婚之喜”。若男 方父亲已辞世,以长兄主婚者,则先贺其 兄:“ 某某先生新伯暨令弟某某仁兄燕尔 之喜”。

历史进入了21世纪,一切繁缛的礼节 已 逐 步 废 除 , 今 天 的 龙 江 人 , 大 凡 喜 庆 , 只 在 利 是 封 上 写 上 “ 贺 仪 ” 均 可 代 表了一切。


256人阅读

发表取消

VR全景
VR全景服务商
热门关键词